赴西部支教 与孩子们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扫码看视频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将足迹拓印在西部高原的热土,行走在乡间小道只为给孩子们带去更多欢笑,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对青年的嘱托,在奉献实践中坚定初心与选择。日前,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走近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山西青年五四奖状集体荣誉获得者、太原理工大学学生郭轩甫,倾听他的故事。为了一个孩子的求学梦支教结束后再次奔赴青海2023年3月17日凌晨,太原理工大学研一学生郭轩甫坐着疾驰的高铁,再次踏上前往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旅程——刚结束支教不久的他,得知一名学生正面临辍学的困境,他想要赶去劝导家长。如今,经济负担已经不再是制约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障碍,推动思想观念的同步更新成为西部农村教育工作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的重要任务。当孩子一时成绩不理想,家长便希望其辍学回家学手艺或打工,保学控辍的综合联动便会迅速为学生的未来而不懈奔走。这户家庭几乎是全村唯一一户在上学问题上仍有顾虑的家庭,他在支教期间就经常来到这里家访,已经成为这家的“常客”。但是,这一家人没想到,支教已经结束了,还会再次看到这个年轻人的脸。郭轩甫后来回忆道:“当时我推开门直接走进院子,学生和家长都愣住了,久别重逢,他们既高兴也感觉到不可思议,后来学生描述当时的感觉——‘以为是在做梦’。”夕阳西下,安静的院子里炊烟袅袅,羊咩咩地叫着,桌上的盖碗茶散发出阵阵清香。不需要太多言语便可明晰来意,那是一种彼此都不愿戳破的默契,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唠家常,郭轩甫讲着大学生活的精彩和大家毕业后的发展,学生的爷爷也在旁边对学生的父亲说:“你看人家非亲非故的都专门这么远跑过来!”学生坐在一旁不语,学生的父亲埋下脸频频点头。郭轩甫在天黑前赶着最后一趟公交车离开了村子,临上车前学生塞给他一把糖,站在路边久久没有离开。在乡间小路颠簸着,车里的噪音震耳欲聋,但离别又总是悄无声息。后来在当地服务的支教团志愿者告诉郭轩甫,在他到之前校长和村支书就已经在做工作,他走后也陆续有老师到那名学生家里沟通,学生的家长已经下定决心继续让孩子读下去。能够参与到这场共同的托举中,郭轩甫感到很值得,哪怕只是为了一个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且珍贵的,都值得倾尽全力去守护——这,是所有合格支教志愿者所践行的信念,并且永远都是进行时。用脚步丈量初心以陪伴点亮山乡课堂刚到高原上时,面对连绵群山,郭轩甫决心要在这一年里做一番无悔事业,但从何着手呢?他向支教团的伙伴们提出了建议:调查研究!于是一群青年利用周末的时间走出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去,坐在炕头上和学生家长交流交心,组织留守儿童学生打造“篮球梦之队”……在欢声笑语的陪伴中,学生们从心底接纳了这些外面来的“小老师”,这份陪伴也成为在教室里无法给予孩子们的心灵支持。回到岗位上,郭轩甫根据走访中的感悟,在教学中加入更多帮助孩子们启迪梦想的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讲讲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同时联系太原理工大学的师生与孩子们互通书信,在书信中讲述大学的校园如何美丽。对于成绩不好、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也不是一味批评,而是刚柔并济,既明确作为学生所必须要遵守的纪律,也会耐心地询问学生内心深处的困惑,像朋友一样为学生们驱赶厌学情绪。对于一些家庭情况较为特殊的学生,郭轩甫会时常去他们家里坐坐,周末带着他们一起玩耍,在他眼里,与其说这是一种付出,不如说是心灵的双向奔赴。在母校的大力支持下,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还多次组织了学习用品捐赠,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助力。他还在文艺演出策划、计算机办公技能培训、校园值班巡检等工作中日复一日地践行着最初的信念——在每件小事中踏踏实实、问心无愧。一年的支教时光悄然流逝,带着对壮美山河、淳朴乡亲的不舍,他离开了那片热土,但在那所不算大的乡镇学校所发生的故事却在他心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成为他锚定人生价值的重要坐标。从校园追光者到社会践行者的成长之路大一刚入学时,郭轩甫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从那一刻起他便用行动践行初心。在班级竞选中他用真诚打动大家成为班长,毕业时,全班三分之一的同学升学至985高校继续深造,他也获得学年度奖学金3次、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奖学金”1次,学习成绩达到保研标准。校园亦是他初探社会责任的舞台。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山西举办时,郭轩甫主动申请加入太原理工大学志愿者队伍,因出色的表现被大赛组委会评为“志愿者之星”。全面成长的背后,亦是在为服务社会打牢基础,工作能力的积累、体能精力的训练和一份一直没有放下的初心成为他在青藏高原上形影不离的“搭档”。在西部支教的一年里,他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县志、走访调研,在太原理工大学老师和支教团伙伴的支持下撰写万余字调研报告。返校后又主动请缨凝练经验,与团队成员共同斩获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一等奖,为推广支教服务模式创新积极探索。2023年3月从青海再次返校后,他意识到支教结束不等于使命达成,于是在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太原理工大学的支持下,又多次前往青海开展调研实践,并积极联络师生好友为在调研中遇到的追寻梦想的孩子们提供一对一资助,其中一名身患残障的受资助学生在今年中考取得全县前一百名的优异成绩,这份资助仍会继续伴随孩子走得更远。聊起实践调研的见闻,郭轩甫提到印象最深的一户家庭:孩子的父亲身患尿毒症9年,母亲辞掉了工作在丈夫身边照顾了9年直到丈夫去世,家里的两个女儿都在上学,大女儿已经读到了初二。除了国家保障资助之外,孩子很懂事,每年都能拿回奖状和奖助学金,这都给了一家人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这个孩子对郭轩甫说:“我的梦想是考上大学,将来当一名老师,帮助更多人……”这种在困境面前自强不息、逆势向前的故事,郭轩甫还见到许多,他认为他有责任将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这亦是一种帮助和参与。郭轩甫的成长轨迹,恰是当代青年读懂中国的生动注脚。从书斋里的理想主义到田野间的实践觉醒,他深刻体悟到:个人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时代土壤的滋养;青春的每一份闪耀,都根植于群体同行的力量。当更多青年像他一样,在泥土里读懂“同伴”二字的分量、在奉献中理解“家园”二字的深意,便会在与时代同频共振中,让青春的足迹印刻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这,正是成长的真谛——以理想为帆,以实践为桨,让个人“小我”融入共同的“大我”,在托举时代的同时,书写属于自己的无悔华章。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李婕

标签:

honglian
cc 管理员

  • 声明:本文由cc于2025-07-24发表在imtoken官网下载/imtoken钱包下载/imtoken安卓版app下载/imtoken钱包app下载,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本文地址:https://www.hhanggroup.com/imtoken/4144.html
上一篇:比“甲亢哥”更火的网红,都要来了
下一篇:@铲屎官们 养“异宠”或危害国家安全 这些行为违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