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汗坚守践诺言 诚信还粮传佳话

手捧奖杯和证书,夫妇俩开心地笑了。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李吉毅 摄

扫码看视频

“李记者,你要是来家里采访,还是今天就来吧,这次去北京参加颁奖,我只请了5天假,明天就上班呢!”6月27日下午,刘平贵李继林夫妇从北京返回晋城,山西晚报·山河+记者打电话与刘平贵商量采访的时间。6月24日,夫妇俩动身前去北京参加“诚信之星”颁奖活动的节目录制。考虑到刚回晋城需要休息调整,山西晚报·山河+记者打算约6月29日上午对夫妇二人进行采访。未料,刘平贵回到晋城只休息一天,就要返回工作岗位。“不好意思再请假了。”刘平贵的话中略带愧疚。6月28日15时30分,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前往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南石店村,采访了刘平贵夫妇。“不负乡亲”四字镌刻于心“授予:刘平贵、李继林同志2024年‘诚信之星’称号,特发此证,以资鼓励。中共中央宣传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0二五年六月。”茶几上,摆放着金色的奖杯、鲜红的证书,蹲坐在茶几前的刘平贵、李继林夫妇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2001年,趁国家惠农政策的春风,刘平贵夫妇在村里开办了面粉厂。出于信任,淳朴善良的乡亲纷纷将自家小麦送来面粉厂存放。也就从那时起,刘平贵夫妇将“不负乡亲”四字镌刻于心,夜以继日辛勤耕耘,成为十里八乡的致富标杆。2010年8月,一场特大暴雨犹如天降考验席卷了面粉厂。危急关头,夫妇俩顾不上抢运粮食,冒着生命危险蹚过齐腰深的洪水,将乡亲们的存粮账本从面粉厂办公室墙上抢了出来。洪水过后,夫妇俩拿着账本,对账查阅后发现,涉及18个村庄200余户农民寄存的105万斤小麦中,有76万斤小麦完全失去食用和加工价值。按照当年小麦市场价格折算,76万斤小麦就是80万元。一夜之间背负上80万元的外债,不论是对于一个小型面粉厂还是一个普通的家庭而言,无疑就是一场灾难。面对满目疮痍的面粉厂,夫妇俩立下誓言:纵使倾尽所有,也要还清粮债。50年未遇的洪流裹挟着厂房内76万斤小麦板结成块、霉变发黑,面对村民“变质小麦掺着加工怎么办”的顾虑,夫妇俩毅然将76万斤变质小麦全部公开进行焚烧处理,李继林说:“如果将变质的小麦掺进去,那就太缺德了,也对不住乡亲们。”从此,李继林携长女辗转打工,用血汗钱重购小麦;刘平贵驻守厂房昼夜研磨,将雪白的面粉一袋袋送还到乡亲家中。颁奖词:洪水冲垮了厂房,却冲不垮诚信的脊梁“一诺千金”的坚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11年4月4日,山西晚报以《“乡亲们的面,一两也不会缺”》为题,刊发了一篇2000余字的通讯,在全国率先对刘平贵、李继林夫妇“诚信还粮”的事迹进行报道。随后,从山西广播电视台到新华社,从央视《新闻联播》到《真诚沟通》栏目,媒体镜头传递着这段诚信佳话。刘平贵夫妇的诚实守信之举感动了众人,2015年,夫妇俩荣膺第五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称号。“千年的纸张会说话,任何一笔账我都记着。”刘平贵清楚地记得,最后一笔粮债还完的时间是2020年7月6日。她将15年前从洪水中抢出的浸满水渍的账本铺放在茶几上。在一本蓝皮账本中,她找到这笔从2014年8月16日开始存粮的明细目录。刘平贵说,自己对财会知识懂得并不多,平时记的账,就是民间常用的“蛇脱皮账”,如果账本记满一本,就再倒至另一本新账本上。这笔1527.6斤(763.8公斤)的就是一年年“蛇脱皮”般累计移账到新的账本上的。所以,这本蓝皮账本看起来比其他浸满水渍的账本要新。6月24日,在大女儿的相伴下,刘平贵、李继林夫妇带着当年从洪水中抢出的7本账本和四五百张《存麦取面卡片》前往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台。“从抢出浸水的账本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这场与良心的赛跑。洪水冲垮了厂房,却冲不垮诚信的脊梁;灾难带走了粮食,却带不走承诺的分量。全家人用最朴实的行动,把‘欠债还钱’的朴素道理,写成感天动地的诚信篇章。不欠一斤面,不短一粒粮。当最后一笔欠款结清时,山谷里的呐喊,是诚信最动人的回响!”这是2024年“诚信之星”发布现场录制时,组委会为夫妇俩撰写的颁奖词。在颁奖节目录制现场,李继林看着为自己宣读颁奖词的两位嘉宾颇为眼熟:“一位是老艺术家李光复,另一位是电影《喜盈门》中孝顺老人的媳妇水莲的扮演者,叫温玉娟。”李继林:做人就要践行诺言,坚守诚信多年来在背负欠款的情况下,夫妇俩依然不忘帮助他人。2016年,夫妇俩收到中央文明办通过省文明办给汇来的8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当时还有7万余元的粮款要偿还,夫妇俩却依然决定拿出一半帮助4名“晋城好人”和两名贫困大学生。2025年春节前,中央文明办送来帮扶款2万元,希望夫妇二人多多改善生活条件。谁知,春节过后,2月24日下午,刘平贵就在女儿的陪同下前往晋城市红十字会,将这2万元慰问金定向捐赠给西藏地震灾区,将党和政府的关爱传递给灾区人民。现在,虽说欠款已结清,但夫妇俩的经济状况并不富裕。如今,57岁的李继林在晋城市鼎邦商砼股份有限公司工作,驾驶水泥罐车奔波于各个建筑工地。与丈夫同岁的刘平贵则在北控城市服务(晋城)有限公司从事街道环卫清扫工作。每月下来,二人工资合起来也就四千多元。“在我家最困难之时,是党和政府帮我们渡过难关。现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再难也难不过当年刚遭灾的时候,总有办法克服!”让刘平贵难以忘怀的是,在10年的艰辛还粮过程中,全家人得到了中央、山西省、晋城市、晋城市城区及北石店镇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否则要还清所欠债务将困难重重。6月27日下午,刘平贵夫妇及女儿乘高铁从北京返回晋城。晋城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晋楚、副部长侯虎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王京,晋城市城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琴琴等手捧鲜花,前往高铁晋城东站迎接夫妇俩载誉归来。当时,刘平贵心情激动地表示:“首先是感谢党和政府在困难时候帮了我。感谢乡亲们在困难时很信任我,给了我时间走出还粮困境,让我走到现在。我特别感谢,荣誉都归功于他们。”李继林说:“做人就要践行诺言,坚守诚信,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好。倡导大家要践行诺言,坚守诚信,路会越走越宽。”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李吉毅

链接夫妇俩感动全国观众随着刘平贵、李继林夫妇诚信还粮事迹的传播,各种荣誉接踵而至:2012年,晋城市文明委授予李继林、刘平贵夫妇“晋城好人——诚信建设使者”荣誉称号;2013年2月,夫妇俩的事迹被创作成情景剧《还粮》,并搬上了晋城电视台的“春晚”;同年4月,二人被中央文明委授予“中国好人”称号;同年,夫妇俩获得由山西晚报社参与主办的“感动山西十大人物”称号,同时入围“感动中国”候选人物;2013年6月7日、16日、17日、24日、25日,央视国内惟一一档“纪实类公益广告”栏目《真诚沟通》连续播放夫妇俩的事迹;2014年2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开播专栏《践行核心价值观》,专栏头条以《粮食不在,良心还在》为题,报道了夫妇俩坚守诚信、打工还粮的事迹,成为专栏推出的首位“践行者”;2014年,夫妇俩被评为“山西道德模范”;同年,刘平贵家庭获得“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2015年,夫妇俩被评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2016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四),夫妇俩在央视《新闻联播》中亮相;2017年10月8日晚,夫妇俩带着全家人的故事,亮相湖南卫视《儿行千里》栏目,一家人“诚信还粮”的事迹感动了全国观众。山西晚报与“诚信还粮”夫妇2011年4月初,山西晚报首次关注李继林、刘平贵“诚信还粮”的故事。同年4月4日,本报以《“乡亲们的面,一两也不会缺”》为题,刊发了一篇2000余字的通讯。通讯刊发后,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2013年10月16日,山西晚报整版刊发通讯《晋城夫妇3年咬牙“诚信还粮”》,继续关注李继林、刘平贵“诚信还粮”的进展。同时,记者李吉毅还撰写了“记者手记”,呼吁社会对他们提供帮助。2013年年底,李继林、刘平贵夫妇成为山西晚报主办的2013“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候选人,山西晚报记者再次走进他们的面粉厂。12月12日,山西晚报再次整版刊发通讯《三年诚信还粮,洪水冲不垮良心》。2016年8月,山西晚报刊登通讯《8万帮扶资金 诚信夫妇拿一半还粮一半助人》。2025年2月27日,山西晚报刊登长篇通讯《中央文明办慰问组送来两万元慰问金诚信还粮夫妇全捐出将爱传给更多人》。

标签:

honglian
cc 管理员

  • 声明:本文由cc于2025-07-03发表在imtoken官网下载/imtoken钱包下载/imtoken安卓版app下载/imtoken钱包app下载,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本文地址:https://www.hhanggroup.com/imtoken/3862.html
上一篇:2025年爱心助考送考活动启动
下一篇:天很黑积水又脏又臭 他先跳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