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持续性强降雨会导致土壤松动,容易引发泥石流等灾害。泥石流暴发突然、来势凶猛,常常携带巨大的石块,破坏力强。泥石流的形成须具备3个条件:1.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一般软弱岩体分布、断裂集中、岩体强烈风化、有较厚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的地区是产生泥石流所需的固体物质的场所。2.充足的地表水来源。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3.陡峭的河谷沟床。新构造运动剧烈上升,水文网系强烈下切,山高坡陡,沟床纵坡大,是大量汇集降水、产生高速洪流的有利地形。因此,泥石流有着明显的区域性和地带性分布规律。泥石流的流速一般为2—6米/秒,最大可达13—14米/秒。泥石流监测预警。监测流域的降雨过程和降雨量(或接收当地天气预报信息),根据经验判断降雨激发泥石流的可能性;监测沟岸滑坡活动情况和沟谷中松散土石堆积情况,分析滑坡堵河及引发溃决型泥石流的危险性,下游河水突然断流,可能是上游有滑坡堵河、溃决型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前兆;在泥石流形成区设置观测点,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及时向下游发出预警信号。对城镇、村庄、厂矿上游的水库和尾矿库经常进行巡查,发现坝体不稳时,要及时采取避灾措施,防止坝体溃决引发泥石流灾害。如何科学逃生?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不要往地势空旷、树木生长稀疏的地方逃生,可以就近选择树木生长密集的地带逃生,密集的树木可以阻挡泥石流的前进。不要往土层较厚的地带逃生,要向地质坚硬、无碎石,不易被雨水冲毁的岩石地带逃生。
本报记者整理